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寺门前的那两株唐槐高30多米,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生长史,高大挺拔,巍巍屹立,人们称它为“唐槐”。由于这两株槐树对称地生长在山门两侧,个头相当,树形相似,枝繁叶茂,浓密如盖,就像两位守门将军,给山寺增添了几分庄重和肃穆,于是人们又称它们为“将军槐”。相传秦王李世民率秦琼、尉迟敬德来秦州南郭寺上香,以求国泰民安。方丈与三位尊贵香客茶间叙谈,忽听得院内战马嘶鸣,出来看时拴在古柏上的两匹战马互斗,已将古柏拉为南北两半,秦王请方丈谅解,二位将军面带惭色请责。方丈曰佛门随缘,罚将军寺门两边各植槐树一株代为守寺,于是南郭寺“将军槐”由此得名。古树专家李进仁先生向“将军槐”深深鞠躬致歉云:“今天我特向老兄致歉,过去我们对全国古树没有全面普查,众皆以为黄山古槐为全国之最,今天经实际测量,为你恢复名誉……”每当夏秋季节,此槐树叶茂密,枝干潜隐,游人看到的是巨龙的一鳞半爪,时隐时现,摇曳不定,如同龙在云雾中游动,游人称它“龙游云中”。南郭寺唐槐历经千年不倒不枯、古风犹存的原因除了天水特有的水土养育之外,主要来自对古树的保护。自古以来,天水人有着热爱古树、保护古树的优良传统。他们一方面挖掘古树背后的文化内涵,一方面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让古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在南郭寺大雄宝殿庭院东北角,长有一株“龙爪槐”,高10多米,胸围1.8米,胸径68厘米,专家测定已有300多年的树龄,据称是这一树种生长年代最长的一株,为全国第一。龙爪槐是槐树的一个变种植物,遍布全国各地。南郭寺内的这株龙爪槐却与众不同,它躯干高大,枝条在盘曲中飘逸而上,长成巨龙形,一年四季呈现不同的景观。大雄宝殿庭院西北角一株卫矛,据说是唐时一位高僧从南方千里迢迢插在瓶里带到天水,专门种在寺内守卫南山古柏的。卫矛在长江流域属小灌木,普通常见,而在黄河流域尤其是大西北十分罕见,但在南郭寺却长成了高大乔木,其高18米,胸径0.78米,胸围达2米,本为灌木却成长为高大乔木,堪称奇树,绝无仅有。古树专家认为,由于天水的土好、水好、气候好,滋养培育了这株稀有的奇树。

  三

  天水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占地13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古代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也是唯一供奉伏羲雕像的寺庙,被誉为中华第一庙。

  伏羲庙内古树是活着的历史,是岁月的记忆。古柏苍槐,丛郁繁茂,密严森列,为陇上之奇观。伏羲庙古树据说以六十四卦卦位栽植,在全国较为罕见。庙内现存古柏37株,存活28株,唐槐1株,已成为罕见的“活文物”。先天殿月台左侧一株古柏胸围4.5米,主干倾斜向北,树冠残存一枝。右侧一株胸围5.19米,主干劈裂,苍劲挺拔,这两株古柏均已生长千年以上。宫门东还有一株“龙槐”,为唐代所植。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树干已空朽,而残躯断皮上又长出新枝,老树换新颜,生机勃勃。这些古树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依然郁郁葱葱,当地人认为这些古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象征着健康和长寿,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拜访,祈祷求安。

  这些历经千百年的古树随着岁月的侵蚀和病虫害的干扰,出现了烂根、倾斜偏冠、倒塌,甚至有死亡现象。为有效保护古树名木,天水市博物馆从2011年9月开始,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每年春天,随着气温回升,古树养护人员捕捉害虫,每日可捉到上百只天牛;同时先后对十株倾斜古树进行了钢管支撑保护,对三十多株古树树洞进行了修补,对七株古树进行了营养复壮,对十二株古树开挖了复壮坑。院内古树经过持续的保护复壮,绿意盎然的古树与庙内古建筑相映生辉,生机盎然。这些古树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记载着城市变迁,是一个地方的“根”。近年来,天水市出台了《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法规,保护古树名木已蔚然成风。

  四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河西走廊通史》编纂工作今天启动

下一篇:锦绣陇之南 踏青正当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