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悬泉置汉简是悬泉置当时的档案文书得以保留下来的部分。汉代的“悬”字没有“心”部,写为“县”字,通过敦煌文书我们知道应该读“悬泉”。

▲悬泉置汉简。

  ▲悬泉置汉简

  繁荣鼎盛时期的悬泉置内部机构相当完备。最高行政长官是“丞”。丞之下分设几个不同的机构,具体负责仓、厨、厩、置,设吏员为啬夫与佐。置之管理范围之内,又有规模较小的骑置,效谷县有四个骑置,每个骑置有吏一人,日常用马三匹,一般工作人员三名。比骑置再小一些的是亭,悬泉汉简中所见亭名较多,是邮驿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如临泉亭、山上亭等。亭有亭长、亭卒,主要负责文书传递与人员往来的护送、接待。悬泉置为自身运营的需要设有分管住宿的置、养马的厩、做饭的厨,由啬夫、佐具体负责运作。为了完成迎来送往的任务,悬泉置配备有10辆左右的传车,40匹传马以及各类工作人员,如戍卒、官徒、邮人、御等。

▲悬泉置职官示意图。

  ▲悬泉置职官示意图

  悬泉置在地方行政管理上隶属效谷县。在效谷县境内,悬泉置的西侧还有一个规模与之相当的遮要置。置的建筑规模根据现有发掘情况,主体是一个50x50米见方的坞院,在西南角凸出一个30x30米见方的马厩区。坞院之内除办公场所之外,还有规格等级不同的传舍,用来为不同身份等级人员住宿。悬泉置汉简中可以见到上传舍、中传舍与下传舍,走马楼西汉简还有二千石传舍。

▲悬泉置遗址航拍图。

  ▲悬泉置遗址航拍图

  上面是1992年拍的航空照片,这里是悬泉置遗址的主体部分。遗址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到东门、北墙、北墙的房屋建筑、发现墙皮题记的厕所,西南角有一个马厩,西南角还有一座烽火台。这是晚期的一座烽火台,2008年我去的时候,看到烽火台下面被盗墓者挖了一个大洞。烽火台是建在汉代文化层之上的,所以推测为西晋时代的烽火台。

▲悬泉置遗址中的厕所。

  ▲悬泉置遗址中的厕所

  悬泉置是汉代东西交通大动脉上的官方驿站之一,是规格最高的驿站,主要功能是过往人员的接待,再就是公文、邮书的传递。人员的接待,主要给人员提供食宿、车马服务。通过相关文书的记录,我们可以具体考察悬泉置的服务对象:人员的来源地、吃了几顿饭、每顿吃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车、马情况。通过悬泉置的文书记录可知,过往人员的身份、往来方向、过往时间,每个传文书都要抄一份存档。

  悬泉置另一个功能就是邮书传递,有人称“过书刺”,又有人称“邮书课”。邮书的记录大概牵涉到十多个方面:邮书传递的方向、邮书的种类、数量、发文单位、收文机构、传递时间、经手人、邮书保存状况是否完好,再就是传递过程是否达到标准。

  悬泉置是汉代邮驿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悬泉置的功能性质决定了它首先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传递文书,接待过往使者、官吏及其随行人员。从经济角度的盈亏来定,它不仅不属于盈利性机构,而且是彻头彻尾的亏本单位,全部依靠财政支持。所以它需要的一切物品全部要有地方供给。从负责人员往来的接待而言,悬泉置起到的作用就是官方招待所的作用,但它承担的功能显然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招待”,它不能简单地被等同于现代社会的“招待所”。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张俊民提供。)

  受访者简介:

探秘悬泉置:大汉朝的“官方招待所”见证了怎样的丝路繁华?

  张俊民,1965年出生,河南兰考县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秦汉简牍尤其是甘肃简牍的整理与研究。参加悬泉置汉简的发掘、释文与整理、金关汉简释文校订、花海毕家滩《晋律注》整理。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从雍州到古中国的文明新叙事

下一篇:《黄河古渡》重现厚重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