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1927年1月,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迁往西安后,吴天长、冀明信继续留在平凉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群众等工作,使广大爱国群众的觉悟在斗争中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党在平凉地区的建立奠定了群众基础,使平凉具备了撒播火种的历史条件。

  2 建立组织 撒播火种

  1925年12月,受中共中央北方区委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第一个组织——中共甘肃特支在兰州建立,其任务是: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协助国民党整理党务,推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宣传新三民主义,宣传共产主义;公开发展国民党员,秘密发展共产党员,积极开展民众运动,发动人民支援和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1月28日,中共陕甘区委和共青团陕甘区委成立,统一领导陕甘两省党团工作。2月初,由于甘肃的国共合作局面遭受破坏,迫使中共甘肃特支工作中断,中共陕甘区委决定重建甘肃党组织。当时正值邓小平(时名邓希贤)离苏回国,受中共派遣,要在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所属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工作,邓小平从苏联回国到银川,途经平凉到西安。其间,邓小平在平凉两湖旅社休整3天,与吴天长、冀明信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了国际国内革命形势,并对党在平凉的革命活动、党组织筹建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指导。4月,中共陕甘区委批准成立平凉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平凉特别支部,共青团平凉特别支部(党在甘肃最早建立的共青团组织)与之同时成立,翻开了平凉历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吴天长任中共平凉特支书记,冀明信、李克生为委员;冀明信任共青团平凉特支书记,韩庄为团员。5月,为了加强党在平凉的工作力量 ,中共陕甘区委派共产党员姜炳生、贺鸿针来平凉协助工作,公开身份是《新陇民报》编辑、记者,贺鸿针兼职共青团工作。不久,于1923年由省立二中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读书的程道渊在北京参加党的革命活动中,遭到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通缉,被迫离京回到平凉,经李克生介绍在平凉省立第七师范任教,参加了平凉特支的活动。特支又派李克生发展省立二中学生刘培华、第七师范教员车乘东为党员,此时,中共平凉特支中共党员人数增至8名。支部驻地初设在平凉西大街集贤巷万寿宫,后设在省立第七师范,以后多次在柳湖乐育亭、歇马殿等地联合召开党、团会议,一起过组织生活。平凉党团组织的创建,使党在平凉的革命运动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开展了一系列有组织的革命活动,像火种一样为平凉的革命斗争点燃了希望。

  1927年9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将坚持工作的中共平凉特支改称陕西省委直属平凉支部。10月,国民党甘肃当局派人在平凉“清党”,吴天长(安徽人,1926年前在北京中法大学读书,1928年6月在渭华起义中牺牲)、冀明信(河北人,1921年考入保定甲种工业学校,1928年在渭南开展秘密工作中不幸被敌杀害)、姜炳生、贺鸿针4人被迫离开平凉。刘培华接任特支代理书记,1928年3月在兰州被捕,其他党员转入隐蔽。1928年2月,任鼎昌来平凉以平凉师范教员身份掩护,担任平凉支部书记,与车乘东、程道渊和韩庄在歇马殿一带继续坚持秘密活动。4月,任鼎昌(1929年10月牺牲于狱中)、韩庄、车乘东(1930年11月释放)被捕关押兰州,程道渊、李克生先后被迫离开平凉。从此,平凉的党、团活动暂时停止。

  3 践行初心 领导革命

  中共平凉特支和共青团平凉特支成立前后,在平凉的共产党员,围绕党的“三大”确立的革命联合战线和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先后在中共北方区委、中共陕甘区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广泛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推动了平凉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帮助国民党整理党务。1925年3月成立的国民党北京市党部直属平凉分部,因军阀统治较严密,只是发展了一些国民党党员,无法开展活动。1926年冬,国民军联军进入平凉后,吴天长、冀明信以国民党员的身份重新整理和建立了国民党平凉县(今崆峒区)筹备委员会,会址设在集贤巷口西侧万寿宫内。由原分部负责人朱静安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天长、冀明信任委员,通过他们宣传、组织等工作,又在教育界师生和手工业工人中发展了一批国民党党员,组织党员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建立了党在平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基本实现了党在平凉联合战线工作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经过中共兰州特支帮助改组,国民党甘肃省党部成立后,先后派党务人员在华亭、庄浪、静宁、灵台等县组建了国民党筹委会(或临时党部),在泾川县还召开了国民党代表大会。尽管有一些国民党组织后来发展为右派势力,但在当时国共合作的方针下,对平凉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东西交流的先行者 从远古走来的甘肃

下一篇:【书评】人类神奇的创造精神




  相关推荐